猞猁,俗稱山貓,雖然跟家貓一樣都屬于貓科,但它的體型卻是家貓的兩倍多,而且人家作為猛獸,兇殘程度可不是溫馴的小貓咪能比的,它們主要以野兔、狐狸、甚至馴鹿為食。
像家貓這樣嬌小的體型,也有可能會成為猞猁的「盤中餐」。
而就是這樣本該為天敵、獵物的一對,卻意料之外地成為了密不可分的好朋友,真的可以說是很稀奇了。
在俄羅斯的列寧格勒動物園,有一隻饑腸轆轆的可憐小流浪貓不小心誤闖進動物園。
原本只是想找東西吃,卻沒想到,它不小心溜進了山貓Linda的籠子裡,只是一個意外,卻沒想到這個意外竟往另一個方向發展。
籠子裡的小山貓看到小貓咪以後,瞬間兩眼都亮了,自個兒在籠子裡待久了,好不容易來個小夥伴,它倆瞬間就馬上成了「閨蜜」。
這時候,動物園的工作人員發現了籠子裡的「不速之客」,看見小山貓似乎格外喜歡這位好夥伴,所以好心的工作人員心想,不妨把小貓咪留下來吧,也好讓小山貓每天有個伴。
工作人員給小貓咪取了個名字叫Dusya,從此它倆就生活在一起,這一生活就是12年。
而在這12年的時間裡,小山貓和小貓咪一起成長,眼見小山貓的體型逐漸大過小貓咪,但這似乎一點都不影響它倆的友誼。
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它倆的日常畫風,山貓給貓咪舔毛,這是貓科動物促進感情的一種方式。
可見姐妹花的感情很堅固啊,即使山貓的體型比小貓咪大上兩倍。
一言不合,它倆就上演姐妹花互相依偎的場景。
小貓咪看起來很依賴山貓,山貓滿足的神情也在向人類說明:這只可愛的小貓是我的姐妹。
大家都是貓科動物,既然本質是一家,那麼當然要好好相處啦。
山貓:我想打會兒盹。
貓:那我就幫你看會兒門。
小時候的山貓和小貓咪長相還是很相似的,光看正臉還真的挺難區分誰是誰。
不過,從側面還是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區別:側臉的花紋和耳朵的顏色有明顯差別,小山貓的側臉和耳廓都有幾根較明顯的黑條紋,而普通家貓一般很難會有類似花紋。
有網友看到這兒可能會說了,看到山貓和小貓相處在一起,這跨物種的愛,簡直讓人大呼不可思議啊。
其實,跨物種的友誼在動物界已經屢見不鮮了。
一般來說,兩個不同物種在幼時起開始相處,因為對玩伴的需求,它們也不介意對方是否和自己是同類,開放性是比較大的。
除此之外,這些跨界友誼一般都產生于人類圈養的環境中,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動物,因為不需要捕食也不會餓著,不像野外的動物時常因為食物饑一頓飽一頓,所以即使面對很有可能成為自己獵物的動物,它們也不會產生有捕獵的欲望。